Halo

Acer ConceptD Palette

關於專案

ConceptD是Acer專為設計工作者打造的產品線,目的是希望設計工作者在PC上的選擇並不是只有電競筆電的規格才能負擔高強度的運算。除了在硬體的支援上採用更精確的螢幕外,也提供數種常用的色彩模式,讓使用者依工作需求進行切換。不同於一般硬體產品線,ConceptD在功能上也提供快捷便利的工具,如內建的顏色擷取器、畫面切割等生產力軟體,全方位支援設計師的工作。

基本資料:

專案名稱:ConceptD Palette
發行公司:Acer
工作範圍:UX設計、微互動設計
發佈平台:Windows
上線時間:2019

如何開始:

配合Intel當時主打設計師產品線,Acer也同步推出ConceptD子品牌。在硬體配置上,除了外觀的差異外和電競主機只差在顯卡以及螢幕。所以一開始的需求其實是切換螢幕色彩模式的APP,依照工作類型切換適合的顯色模式。接到需求後,我便重新解構了案件。思考如果裝置上只有一支APP能切換硬體配置,那他應該有怎麼樣的體驗。

挑戰與機會:

風格定位:電腦產業在經歷了數十年後,我們已經習慣用規格的堆疊來展現一個新的世代。似乎忘了身為一個生產力工具應該是要為人們服務,所以一開始我便問自己一個問題“那這個產品應該是什麼?”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把設計中心的大家拉下來試著拼湊我們問題。我們舉辦了數場工作坊,請大家告訴我們對於現在使用工具的痛點、有什麼期待。結果我們發現花俏的設定並不是設計師們要的,工具上他們要求的是穩定,包含顏色準確、無延遲、不要當機。剩下的期待還是回到情感層面的需求,介面要優雅、有趣。為此我在進到規劃前就找了視覺設計師一起討論,優先處理的是怎麼延續硬體的白色磨砂質感與琥珀燈到介面當中,並討論過場的細節。

UI

UI

UI

技術的挑戰:為了增加過場細節的體驗,我設計了許多微互動(Micro-Interactions)。包含開場progress bar的點亮方式和每一個icon在mouse over以及click時的變換,這在必須經手大量產品的公司這無疑對技術和視覺團隊都是挑戰。首先我先跟前端開發(Front-end development)討論執行的方式以及格式,並依此訂定設計規則。視覺設計師依照Wireframe設計好圖案後,再由我依照圖案製作成動態圖案。

生產力工具:因為研究後發現,設計師常常都有一些特殊的習慣來解決工作上的問題。例如選色這個行為,為了精準知道素材色碼,有些設計師會把圖案抓進PPT或PS抓取色碼再回到工作軟體。於是我向PM提出了給予專用小工具的提案,透過快捷鍵可以快速叫出客製化小工具,在設計師工作時給予協助。(如下圖)

UI

後記:

ConceptD專案橫跨了三個不同角色的切換,從UX研究、UX設計到最後動畫設計。算是非常有趣的專案,第一次花許多時間針對體驗的部分雕琢。從顏色材質到每個影格的時間都精密設計,很純粹的像藝術品般創作。成果是非常令人愉悅的,使用者的回饋也是針對非常情感面的給予正面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