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er Halo是基於Google assistant而設計的智慧音箱。除了使用當時最新的DTS聲學技術優化聲音效果外。最主要的差異是在視覺效果的加強,在機底設計有RGB情境光可以隨著音樂等不同模式顯示燈光。而且在機身上也設計有LED螢幕,可以顯示時間、天氣、音量等基本功能外也可以自行編輯圖案動畫。讓科技設備可以完美融入家庭生活當中。
產品名稱:Halo
    發行公司:Acer
    工作範圍:UX設計
    發佈平台:iOS、Android
    上線時間:2020
一開始PM拿著工業設計團隊最終的提案希望我可以做一個APP去切換裝置上不同燈光的模式。於是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是APP?如果客戶下載了一個APP並完成連接只是為了燈光切換那真的是我們想要給的體驗嗎?於是我提案讓客戶可以完全客製化正面的LED陣列。
繪圖的易用性:在這種低像素的顯示器上繪圖,很容易因為一個點的位置不精準就影響到整體呈現。為此必須拉大在手機上的編輯區域,讓使用者可以以點為單位編輯圖案,同時也能快速部署文字資訊。設計上我們透過模式切換,讓使用者更便利的繪製文字與圖案。
    
動態效果:一般使用者不會具備動畫繪製基本概念,如何簡化繪製過程也是要花許多時間研究。首先保留類似手機影片時間軸的設計,讓使用者可以快速連結平常用手機錄影的體驗。接著設計影格複製和轉移(Shift)的效果,讓初次製作動態圖的客戶也可以快速理解並獲得成就感。
    
快速上手:解決完動態效果後,我們認為還是需要一些耐心才能繪製動畫。那有沒有更快可以部署的方式,我設計了一個可共享的圖庫,讓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也可以立足於這些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公司有會定期提供有趣的圖案讓客戶下載。
確定架構:在希望可以編輯的狀況下必須讓原本寫入韌體的燈光指令可以被修改。所以LED螢幕在這台設備上只是17*22的陣列。也就是說我們只要有個檔案格式能夠包裝多個影格的布林陣列就可以實現,實際操作發現可行後我們才正式進入wireframe設計階段。
     
    
Wireframe繪製:不同於依照功能先全面展開Wireframe,因為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降低使用者學習曲線。我先以陣列的畫布為基準,加入基本的返回鍵(Undo)等功能後,一邊模擬自己在做畫一邊在旁邊紀錄所需的工具。
    
Flow文件:因為是完全基於體驗展開的設計流程,所以在wireframe完成後,幾乎同時間流程文件也完成了。
 
 
把專業知識門檻降低到一般使用者可使用的範圍是一個很有趣的挑戰。專業使用者追求的是成果,先要工具齊全、畫面流暢。但是對一般使用者重點卻是趣味性,簡易的學習曲線。看到測試的同事像是發現新大陸一般在畫布上創作,會讓我想到第一次在Flash上製作屬於自己的作品時那種純粹的快樂,也是產品設計師最有成就感的過程。